全國統一銷售熱線
400-088-9618
銷 售 一 部:
劉 經理:18820072259
銷 售 二 部:
劉 經理:18775353199
電 話:0771-3369256
傳 真:0771-3369259
南寧市民族大道16號
全國統一銷售熱線
400-088-9618
銷 售 一 部:
劉 經理:18820072259
銷 售 二 部:
劉 經理:18775353199
電 話:0771-3369256
傳 真:0771-3369259
南寧市民族大道16號
拓達建材TD-CGM橋梁專用高強自密實砂漿
一、材料簡介
拓達建材CGM橋梁專用高強自密實砂漿是以水泥為基礎結合劑,高強度材料(石英砂或金剛砂)作為骨料,輔以高流態、微膨脹、防離析等物質配制而成的自流、自密、高強、無收縮型砂漿。
CGM橋梁專用高強自密實砂漿是針對橋梁結構及梁板企口縫特點開發研制的橋梁專用砂漿。
二、材料特點
1、自流性
流動度≥290mm,灌注后在能夠均勻擴散、自由流動。
2、自密性
具有良好的流動性,不泌水、不離析,不需要振搗,能夠依靠自身自重將灌漿范圍填實。
3、早高強
早期強度高,1d強度≥20Mpa,3d強度≥40Mpa,28d強度≥60Mpa;不僅能滿足舊板縫強度要求(C40),還能夠滿足新板縫強度要求(C60)??s短工期,對于舊板縫24h后就可以進行鋪裝層施工;對于新板縫48h后即可進行鋪裝施工。
4、微膨脹
砂漿中的膨脹劑能夠阻止自密實砂漿沉漿收縮和失水收縮,防止灌注后開裂、空鼓等現象產生和有效承載面的降低。
5、耐久性
屬于無機混合料,耐腐蝕、耐老化。
相關研究表明:200萬次疲勞試驗,50次凍融環境試驗強度無明顯變化。
6、環保
無毒、無害、對鋼筋無腐蝕、對水質及周圍環境無污染。
三、技術要求
1、技術要求
表1 CGM橋梁專用高強自密實砂漿技術要求
技術指標 |
技術要求 |
|
最大骨料粒徑篩孔通過率 |
4.75mm篩孔通過率為100% |
|
2.36mm篩孔通過率≥80% |
||
流動度 |
初始值 |
≥290mm |
30min保留值 |
≥260mm |
|
豎向膨脹率 |
3h |
0.1%~3.5% |
24h與3h的膨脹值之差 |
0.02%~0.50% |
|
抗壓強度 |
1d |
≥20.0Mpa |
3d |
≥40.0Mpa |
|
28d |
≥60.0Mpa |
|
氯離子含量 |
≤0.06% |
|
泌水率 |
0 |
注:1、表中性能指標均應按產品要求的最大用水量檢驗;
2、對用于冬季施工的CGM橋梁專用高強自密實砂漿的30min保留值、24h與3h的膨脹值之差不做要求;
2、冬季技術要求
除滿足表1中最大骨料粒徑、流動度、抗壓強度、氯離子含量、泌水率的技術要求外,還應滿足表2的規定。
表2 冬季CGM橋梁專用高強自密實砂漿技術要求
規定溫度(℃) |
抗壓強度比 |
||
R-7 |
R-7+28 |
R-7+56 |
|
-5 |
≥20% |
≥80% |
≥90% |
-10 |
≥12% |
注:1、R-7表示負溫養護7d的試件抗壓強度值與標準養護28d的試件抗壓強度值的比值;
2、R-7+28、R-7+56表示負溫養護7d轉標準養護28d和負溫養護7d轉標準養護56d的試件抗壓強度值與標準養護28d的試件抗壓強度值的比值;
3、施工時最低溫度可比規定溫度低5℃。
四、使用方法
1、適用范圍
(1)主要適用范圍:適用于橋梁縫的維修與加固。
(2)其他適用范圍:調整配比后,可用于預應力孔道的注漿、伸縮縫混凝土工程的搶修、混凝土構件加大截面的加固、混凝土路面的搶修。。
2、施工工藝
(1)工藝流程
①、橋梁結構的截面加大施工
基面處理→基面浸潤→界面處理→支?!瓢铦{液→澆灌漿液→拆模、養護
②、橋梁板縫的維修
A.傳統灌漿方法
指先拆除橋面鋪裝層,然后進行板縫灌漿,最后重新鋪筑橋面鋪裝層的灌漿方法。該方法適用于橋面損壞嚴重,保通壓力不大,能夠較長時間占用車道路段的橋梁板縫的維修與加固。
其施工工藝流程如下:
清理縫隙→基面浸潤→封縫→制拌漿液→澆灌→養生
B.頂部打孔微創灌漿方法
指不拆除橋面鋪裝層,沿板縫頂部打孔,然后進行板縫壓力灌漿,最后封孔的灌漿方法。該方法適用于橋面未損壞或輕度損壞,保通壓力較大,不能長時間占用車道路段的橋梁板縫的維修與加固。
其施工工藝流程如下:
打孔→清縫→基面浸潤→封縫→制拌→壓力灌注→封孔→養生
C.底部減震微創注漿方法
指不拆除橋面鋪裝層,沿板縫底部打孔、植筋、設置板間橫向預應力,抵抗梁板間行車荷載引起的震動,然后進行板縫壓力灌漿,最后封孔的灌漿方法。該方法適用于橋面未損壞或輕度損壞,保通壓力大,無法斷行交通路段的橋梁板縫的維修與加固。
其施工工藝流程如下:
施加預應力→清縫→基面浸潤→封縫→制拌→壓力灌注→養生→防腐處理
(2)施工工序
①、橋梁結構的截面加大施工
A.基面處理:用鋼釬將結構物表面鑿毛,然后將基面松散物清除徹底,并用空壓機將灰塵吹凈。
B.基面浸潤:在澆筑前2~3小時將基面用水充分濕潤并除去明水;冬季施工時,應在澆筑前將基面用不超過65℃的溫水充分濕潤并除去明水。
C.界面處理:在基面上均勻涂刷一層聚合物類界面劑。
D.支模:按截面加大設計尺寸要求支立模板,并采取防漏漿措施。
E.制拌:根據現場澆筑數量與澆筑速度,將修補料人工投入強制式砂漿拌和機中,干拌10s后,按產品規定的加水量稱量后,分兩次加水拌和:第一次加2/3水,拌和30s;第二次加1/3水,拌和150s。拌和后,修補料應靜置2~3min,待氣泡消失后再進行澆筑。冬季施工時,應采用不超過65℃的溫水進行拌和,澆筑溫度應在10℃以上。
F.澆筑:用灌漿機或澆筑容器緩慢、勻速澆筑密實,澆筑時應避免空鼓現象。澆筑結束后,將修補料頂面抹平。每次制拌的修補料,從制拌開始至澆筑結束,時間不得超過30min。超時或流動性不滿足澆筑要求的修補料,不得繼續使用。
G.拆模、養生:常溫下,24小時后可以拆模。然后用塑料條將加大截面覆蓋,最后用草袋完全遮蓋在塑料條上保持濕潤,3~4d后可結束養生,或根據結構強度要求和預留試件強度試驗結果決定是否結束養生。冬季應采用保溫措施,養生期適當延長。
②橋梁板縫的維修
A.傳統灌漿方法
a.淸縫:將鉸縫內殘余的舊板縫混凝土和雜物清除徹底,并用空壓機將灰塵吹凈。
b.基面浸潤:在灌注前2~3小時將基面用水充分濕潤,灌漿料灌注前除去基面上的明水;冬季施工時,應在灌注前將基面用不超過65℃的溫水充分濕潤,灌漿料灌注前除去基面上的明水。
c.封縫:
板底封縫:用灌裝聚氨酯發泡材料沿板底縱向,由一端向另一端均勻封堵3~5cm高度。灌漿前應準備一些長度為5cm、底部寬度為3~5mm、高度為3cm的楔形木條,當底部漏漿時,將楔形木條輕輕釘入聚氨酯發泡材料中部,將縫隙擠壓嚴實。
板端封縫:用2×2條具有良好彈性的泡沫條(厚度略大于板縫寬度,長度大于板高,寬度5cm)將板兩端部填實。
d.制拌:根據現場板縫實際情況與灌漿速度,將1~2袋灌漿料人工投入強制式砂漿拌和機中,干拌10s后,按產品規定的加水量稱量后,分兩次加水拌和:第一次加2/3水,拌和30s;第二次加1/3水,拌和150s。拌和后,灌漿料應靜置2~3min,待氣泡消失后再進行澆灌。冬季施工時,應采用不超過65℃的溫水進行拌和,漿體灌注溫度應在10℃以上。
e.澆灌:用灌漿機或灌漿壺沿縫一端向另一端緩慢、勻速澆灌密實,澆灌時應避免空鼓現象,保證有效承載面積。灌漿結束后,將絞縫頂面抹平。每次制拌的灌漿料,從制拌開始至灌漿結束,時間不得超過30min。超時或流動度不滿足灌注要求的灌漿料,不得繼續使用。
f.養生:用寬度大于絞縫頂面10cm的塑料條,將絞縫頂面覆蓋,然后用草袋完全遮蓋在塑料條上保持長時間濕潤。常溫下,舊橋板縫需要養生24h以上,新橋板縫需要養生48h以上。冬季養生時,需在草袋上覆蓋保溫層,養生時間應在3d以上。
B.頂部打孔微創灌漿方法
a.打孔:沿板縫在縱向0L、1/4L、1/2L、3/4L、L處進行豎向鉆孔,孔徑為2~3cm、深度至企口縫底面的通孔。打孔前,應用鋼筋探測儀進行探測,避免在鋼筋部位打孔。打孔過程中應避免擴大孔徑,過度損傷路面。
b.淸縫:從板底沿縫長方向,除端部舊混凝土保持完整外,將鉸縫內其余的舊板縫混凝土和雜物清除徹底,然后用空壓機將灰塵吹凈。
c.基面浸潤:在灌注前2~3小時,從板縫底部將基面用水充分濕潤,灌漿料灌注前除去基面上的明水;冬季施工時,應在灌注前將基面用不超過65℃的溫水充分濕潤,灌漿料灌注前除去基面上的明水。
d.封縫:
板底封縫:用灌裝聚氨酯發泡材料沿板底縱向,由一端向另一端均勻封堵3~5cm高度。灌漿前應準備一些長度為5cm、底部寬度為3~5mm、高度為3cm的楔形木條,當底部漏漿時,將楔形木條輕輕釘入聚氨酯發泡材料中部,將縫隙擠壓嚴實。
板端封縫:若端部舊混凝土未損壞,則無需進行端部封縫。反之,可用2×2條具有良好彈性的泡沫條(厚度略大于板縫寬度,長度大于板高,寬度5cm)從板底將板兩端部填實。
e.制拌:根據現場板縫實際情況與灌漿速度,將1~2袋灌漿料人工投入強制式砂漿拌和機中,干拌10s后,按產品規定的加水量稱量后,分兩次加水拌和:第一次加2/3水,拌和30s;第二次加1/3水,拌和150s。拌和后,灌漿料應靜置2~3min,待氣泡消失后再進行澆灌。冬季施工時,應采用不超過65℃的溫水進行拌和,漿體灌注溫度應在10℃以上。
f.壓力灌注:使用灌漿機通過頂部預先打好的孔向板縫內以0.3~0.5Mpa的壓力連續、緩慢、勻速地向縫內壓入灌漿料,以所有孔出漿并無氣泡為密實原則。灌注順序為先1/2L處,再1/4L和3/4L處,0L和L孔僅作為排氣孔。
每次制拌的灌漿料,從制拌開始至灌漿結束,時間不得超過30min。超時或流動度不滿足灌注要求的灌漿料,不得繼續使用。灌漿結束,應將孔內多余漿料清理至距路頂面5cm處。
g.封孔:灌漿結束3h后,用熱瀝青+石屑將孔封至與路頂面平齊。
h.養生:常溫下,舊橋板縫需要自然養生24h以上,新橋板縫需要自然養生48h以上。冬季養生時,自然養生時間應在3d以上。
C底部減震微創灌漿方法
a.施加預應力:沿板縫縱向每間隔100cm,在相鄰板底中部各垂直鉆2×3個直徑為16mm、深度為16cm的孔,植入螺栓,然后安裝長度為20cm、寬度為20cm的角鋼組合支架,最后用2根長度為110cm、直徑為16mm端部帶螺紋的鋼筋施加橫向預應力。
b.淸縫:從板底沿縫長方向,除端部舊混凝土保持完整外,將鉸縫內其余的舊板縫混凝土和雜物清除徹底,然后用空壓機將灰塵吹凈。
c.基面浸潤:在灌注前2~3小時,從板縫底部將基面用水充分濕潤,灌漿料灌注前除去基面上的明水;冬季施工時,應在灌注前將基面用不超過65℃的溫水充分濕潤,灌漿料灌注前除去基面上的明水。
d.封縫:板底封縫:用灌裝聚氨酯發泡材料沿板底縱向,由一端向另一端均勻封堵3~5cm高度。灌漿前應準備一些長度為5cm、底部寬度為3~5mm、高度為3cm的楔形木條,當底部漏漿時,將楔形木條輕輕釘入聚氨酯發泡材料中部,將縫隙擠壓嚴實。
板端封縫:若端部舊混凝土未損壞,則無需進行端部封縫。反之,可用2×2條具有良好彈性的泡沫條(厚度略大于板縫寬度,長度大于板高,寬度5cm)從板底將板兩端部填實。
e.制拌:根據現場板縫實際情況與灌漿速度,將1~2袋灌漿料人工投入強制式砂漿拌和機中,干拌10s后,按產品規定的加水量稱量后,分兩次加水拌和:第一次加2/3水,拌和30s;第二次加1/3水,拌和150s。拌和后,灌漿料應靜置2~3min,待氣泡消失后再進行澆灌。冬季施工時,應采用不超過65℃的溫水進行拌和,漿體灌注溫度應在10℃以上。
f.壓力灌注:
(a)在板縫中部、兩端部安裝3個直徑與板縫同寬,長度為120cm的鋼管,固定于板底,高度延伸至企口縫底面附近,并用結構膠密封。中部鋼管作為灌漿管,兩端部鋼管作為排氣管。養生期滿,將伸出板底的鋼管截斷即可。
(b)使用灌漿機通過中部鋼管向板縫內以0.3~0.5Mpa的壓力連續、緩慢、勻速地向縫內壓入灌漿料。以端部排氣管出漿并無氣泡為密實原則。
(c)每次制拌的灌漿料,從制拌開始至灌漿結束,時間不得超過30min。超時或流動度不滿足灌注要求的灌漿料,不得繼續使用。
(d)養生:常溫下,舊橋板縫需要自然養生24h以上,新橋板縫需要自然養生48h以上。冬季養生時,自然養生時間應在3d以上。
(e)防腐處理:養生期滿,將施加預應力裝置涂刷防腐涂料,留作以后板縫處理用。
3、注意事項
(1)灌漿料拌制用水宜用飲用水。
(2)應遵照產品要求選擇適宜的用水量控制流動度:
①橋梁結構的截面加大施工:流動度以≥310mm為宜。
②橋梁板縫的維修:采用傳統灌漿方法時,對于≥10mm的板縫,流動度以≥300mm為宜;對于≥5mm的板縫,流動度以≥320mm為宜。采用頂部打孔和底部減震微創灌漿方法時,流動度以≥330mm為宜。
(3)由于市場上目前供應的灌漿料只有極少數能夠達到《水泥基灌漿材料應用技術規范》
(GB/T 50448-2008)中規定的豎向膨脹率的要求,因此在采購灌漿料時,應向生產廠家明確提出明確要求,從而保證所購灌漿料既具備硬化前膨脹,又具備硬化后膨脹的性能。
(4)由于灌漿料的強度與膨脹性相互制約,因此灌漿料的初凝時間應≥3h,即選擇緩凝
早強型灌漿料。
(5)當板縫狹窄灌漿困難時,現場可用2mm篩網將≥2mm骨料篩除后使用。
(6)橋梁結構的截面加大灌漿所用模板,宜采用全新模板,保證拆模后外觀美觀。
(7)施工后的機具應及時用水清洗干凈,以備下次使用。
(8)材料運輸過程中,應采取防雨措施。
(9)材料應置于陰涼、干燥處貯存,保質期3個月,超出保質期復檢合格后方可使用。
(10)現場使用時,嚴禁在灌漿料中摻入任何外加劑、外摻料。